千千小说网 > 抗日教导队 > 第六章 回老家

第六章 回老家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抗日教导队 !

    听楚烈说完事情的经过,看着他郁闷的表情,王以哲、黄显声和熊再道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熊再道忍不住调侃起楚烈来:“老楚,我早就说过,你儿子比我儿子强,为了不去奉天兵工厂,他连总司令都能搬的动,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楚烈心里也觉得纳闷:这小子什么时候和总司令扯上关系了。

    其实,熊再道和楚烈都冤枉楚鸣了,这事还真和他没关系。

    宁恩承求才心切,从楚鸣家出来就直奔大帅府,找到张学良说了楚鸣任教之事。

    张学良二话没说,当场就给楚烈打了电话。

    别人的面子可以不给,但张学良的面子,楚烈不能不给。

    于是,楚鸣去东北大学任教的事情,就算尘埃落定了。

    黄显声笑着说:“楚兄,你儿子年纪轻轻,就能去东大当教授,这是好事!要换了别的父母,高兴还来不及呢!你就别想那么多了!”

    王以哲点头附和:“显声说的没错,过几天楚兄就要回老家了,我们敬你一杯,祝楚兄一路顺利!”

    盛情难却,楚烈勉强挤出笑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民国十九年八月七日,楚鸣跟随父亲来到了宁波老家,一个叫上余村的地方。

    从小在东北长大的楚鸣,还是第一次来江南。

    他好奇的四下打量。

    连绵低缓的山坡,缓缓流动的溪流,在雾气迷离中隐约可见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静静地坐落在青山脚下,若隐若现。

    “真是一幅江南水墨山水画!”楚鸣不由赞叹。

    天空飘着细雨,走在山间窄窄的田垄上,潮湿的泥土显得柔软温润,特别不耐踩。

    没多久,楚鸣的鞋子便沾满了这山间可爱的黄泥。

    越往山里走,路越窄,土越湿,绿色却越鲜艳。

    穿过几间民居,在一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前,楚烈停了下来,默默无语,驻足凝望。

    楚鸣发现,父亲的脸上流下一行清泪。

    见父亲这般模样,他的心头也觉酸酸的。

    客厅内,楚鸣见到了端坐的爷爷。

    爷爷穿着粗布长衫,个子不高,瘦瘦巴巴的身架,饱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沟壑中流淌过的是岁月的长河。温和的眼睛闪烁着慈祥的光芒,山羊胡子透着灰白,不多的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

    父亲一见爷爷,扑通跪倒在他面前,哽咽着说:“爸,您的不孝儿子回来看您了!”

    爷爷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将父亲扶起,涩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时,楚鸣发现,爷爷的腿似乎有些跛。

    父亲拉过楚鸣,对爷爷说:“爸爸,这是您的孙子楚鸣!”

    说着,父亲瞪了一眼正在发愣的楚鸣:“还不赶紧给爷爷磕头!”

    楚鸣有些慌乱,正要跪下磕头,却被爷爷拦住了:“现在不时兴这一套了,免了吧!”

    接下来的日子,楚鸣和父亲整日陪着爷爷。

    大多数时间,祖孙三人只是默默的坐着,爷爷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偶尔说几句,也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话。

    楚鸣始终没有机会,向爷爷询问自己心中的谜团。

    直到他们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爷爷把楚鸣和父叫到了他的卧室。

    爷爷的卧室,也是书房,除了简单的床榻,剩下就是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了。

    楚鸣和父亲,恭恭敬敬坐在爷爷的对面,他的目光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墙上,那里挂着一排排黑白照片。

    瞅着楚鸣,爷爷很难得的主动说话了:“这些照片,都是我在箭金学堂时,和教过的学生一起照的!”

    楚鸣知道,爷爷回乡前,是宁波箭金学堂的老师。

    1905年,清末名师顾清廉创建的箭金学堂,是宁波最早接受西式教育的学堂。

    看着墙上的黑白照片,那些学生的表情很是青涩,打有补丁的布衣,完全不能与楚鸣在东京时学生的形象相比。

    楚鸣向爷爷伸出了大拇指:“爷爷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回去后,我也在东北大学当老师,但愿将来能有爷爷这样的成就!”

    爷爷微微一笑,询问楚鸣:“你知道“箭金”二字的含义吗?”

    楚鸣摇摇头。

    “箭金出自《晋书?虞潭顾众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意思是说,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以此比喻宝贵的人才。”

    楚鸣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爷爷深深叹了口气:“咱们国家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将来才能振兴我们的国家!你既然学成归国,就要竭尽全力为国家贡献力量!”

    楚鸣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去日本前的一波三折,好奇的问:“爷爷,我去日本留学前,您在信中给我爸说了什么,他才会同意的?”

    “我只写了七个字!”爷爷淡淡的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听了爷爷的话,楚鸣无比震惊。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

    从这七个字当中,楚鸣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爷爷对日本的警惕之心有多深。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父亲的仇日情绪,应该就是从爷爷这里传承下来的。

    想到这里,楚鸣又问:“爷爷,当年您为什么执意要让父亲离开家乡,去东北从军呢?”

    楚鸣的话刚问完,父亲严厉的目光便射了过来,责怪他不该如此发问。

    爷爷似乎并没有发现父亲的目光,开口便是惊人之语:“中日将来必有一场大战,战端必从东北开启!我让他去东北,其实是做赴死之举”

    楚鸣瞪大了眼睛,脱口就问:“爷爷,你怎么这么肯定,中日必有一战,战端从东北开启?”

    爷爷铿锵有力的说:“自从甲午海战以来,倭国对我日益轻视,亡我之心不死,无时无刻不觊觎我东北。正是因为如此,我才狠心让你父亲去东北从军。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但国人都不去做,东北必亡,中华必亡!”

    见楚鸣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爷爷对父亲说:“去把你玉成哥喊来,就说是我请他来的!”

    父亲点点头,起身出去了。

    爷爷继续对楚鸣说:“我说的这些,是基于亲身经历而总结出来的!你或许不知道,当年我与日本人交过手打过仗!”

    “爷爷您和日本人打过仗?”楚鸣越发惊奇。

    爷爷的表情痛苦而怅然,似乎陷入了回忆当中,他缓缓的说:“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年轻,为了科考金榜题名,便四处游学。当我到达泉州时,发现泉州城到处都张贴着征募兵壮的告示……”

    爷爷娓娓将他的故事道来,楚鸣认真的倾听着。

    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水陆大败,台湾孤危。

    七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命令刘永福渡台解除危局。

    刘永福的黑旗军,曾是一支民间地方武装,人数大约为三千人左右,因以北斗七星黑旗为战旗而得名。

    在抗击法国侵略安南战争中,黑旗军多次取得胜利,刘永福被安南国王授予三宣提督之职。刘永福还协同老将冯子材的部队,取得镇南关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形势。

    刘永福率黑旗军由安南回国后,平日有统军之名,无统军之实。他历任南澳、石褐总兵将近十载,郁郁不得志。

    黑旗军经过濒年裁减,也只剩下三四百名老兵。

    如今,赴台救急没有兵怎么能行?

    刘永福向闽粤总督请命,准其回粤西、桂南招集旧部,重建黑旗军,却被拒绝。

    无奈之下,救台心切的刘永福,只得立即就地招募兵员。

    刘永福手下的吴彭年,当时就是负责招兵事宜的将领。

    吴彭年是余姚人,和楚鸣爷爷是浙江老乡。

    因楚鸣爷爷写着一手的好字,吴彭年便请他帮着誊写招兵名册。

    楚鸣爷爷不好驳了老乡的面子,便答应了。

    黑旗军在泉州先后补足了六营人,于八月七日成军。

    在招兵的过程中,吴彭年发现楚鸣爷爷很干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不遗余力的动员他加入黑旗军,共同赴台。

    爷爷的话正说到这里,父亲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了。

    他是父亲的堂兄,楚鸣的堂伯,名叫楚玉成。

    楚玉成看上去,与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穿着一件对襟青色褂子,深蓝色大腰裤子洗得发白。脸上有微微胡茬,皮肤黝黑,应该是经过岁月的洗磨。眼窝深陷,但眼睛很有神采,闪烁着纯朴的光芒。

    回老家的这些日子,楚鸣见过楚玉成几次。

    楚玉成的脾气秉性和爷爷有些相像,不喜欢说话。

    楚鸣赶忙起身,向堂伯问好。

    楚玉成朝楚鸣点点头,没有说话,和父亲坐在了旁边。

    楚鸣顾不得再去理会楚玉成,急切的向爷爷问:“爷爷,那您同意了?”

    “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怎么可能去当兵?再说了,我是准备参加科考的,当然要拒绝他了!”爷爷顿了顿,目光中闪烁出难以捉摸的意味,“但他的下一句话,让我不得不改变了主意!”

    “他说什么了?”

    “国家兴亡,匹夫尚且有责,何况你是读圣贤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