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民国战神 > 第420章 :国际商业格局

第420章 :国际商业格局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民国战神 !

    1923年,这是中华民国经济发展中更为繁荣的一年,不过这一年天灾依旧一定程度的困扰这中华民国。

    进入夏季,关内十二省陆续遭遇水灾。

    大面积的水灾,很大程度的干扰了经济活动。

    好在中华民国城镇化之后,城市排水建设比较注重,很多城镇因为有良好的排水设施,而避免了一些损失。

    不过更多的城镇,排水设施依旧在建设之中,为此蒙受了不少损失。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在关内十二省爆发水灾后,迅速展开救灾活动。大量国防军投入到了抗洪救灾的行列,并对灾民进行救助。

    全国各省民众则自发进行捐款,捐款规模非常庞大。

    此时中华民国越来越不缺钱,加上经历了几十年的苦难后建立了这个和平稳定的国家,民族凝聚力已经极为强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募捐数额极为惊人。

    在政府救灾和全国民众的捐款之下,中华民国这一年成功的撑过了这场天灾。

    在这场天灾中,中华民国也表现出了比欧美西方国家更加浓烈的人情味,欧美地区发生了天灾,灾民的损失都是自己承担。但是在中华民国,却有国家出钱进行救助,也有社会的募捐。

    这场水灾过后,全国各城镇,也加快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同时国会进行立法,禁止大规模砍伐长江流域的树木,并每年增加20亿元的山水治理投入,在长江、淮河等容易爆发洪灾的流域广植树木。

    这年头,灾害年年有。

    旱灾、水灾、蝗灾、风灾、冰灾等等灾害依旧是不是爆发。

    中华民国自从彻底统一之后,也做了种种的努力。首先在瘟疫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瘟疫这东西在清代非常频发,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卫生首先不好,满清的统治非常粗暴。第二则是医疗不够普及。

    不过瘟疫尽管频发,不过瘟疫却没办法在中国大范围的毁灭性流行,因为清代中医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出了‘温病派’,这个派别治疗瘟疫还是比较有手段的,不过治疗其他疾病就有些有心无力了。

    中华民国改善了国民卫生条件,加上卫生上的投入比较巨大,瘟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各省已经很少发生瘟疫了,有瘟疫也只是小范围的爆发,很快就能被控制。

    而在蝗灾方面,也受到了控制。

    黄河流域的‘亚洲小车蝗’得到了彻底的控制,之所以能控制住黄河流域的蝗灾,主要也是每年坚持投入有关系,每年都会对蝗虫进行大规模的药物喷杀。

    水灾方面,也开始被慢慢控制了起来。

    民国时期的水灾,很多都是*造成的。因为民国时期,老百姓生活当中使用的燃料大部分都是烧木材。结果导致很多地方的树木被砍伐一空。

    树木一被砍伐了,大雨一至,没有树木吸收雨水,雨水马上流进河道,很快就会发生洪灾。

    旱灾也与此有很大关系,没有树木的蓄水,旱灾一来,河道马上枯竭。

    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之后,农村的树木得到了保护。燃料方面,燃烧木材已经很少了。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如今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使用的燃料不是煤炭就是石油,或是液化气、电力。

    加上每年坚持植树造林,关内各省的环境大有改善。

    所以1923年的水灾尽管规模比较大,不过很多地方的水灾还是比较轻的。

    而旱灾方面,也因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也开始减少。

    抗灾能力方面,则变得无比强大了。

    不似历史上的民国期间,灾害中被饿死的人数多达1700万左右。这主要是历史上民国大量的财力都用在了军事活动上,仓储准备不足。

    而如今的中华民国,没有了兵灾。军事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也让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这个时候遇到灾害也不可能被饿死。

    首先是老百姓富裕了,自救能力强。再则国家也有钱,同样国家不缺粮,自然也就饿不死人的。

    加上水库的大规模建立,让中华民国的抗洪、抗旱能力都有所加强。经过水库的调节,这一年的洪灾的灾情还不算太严重。

    灾情当中没人被饿死,也让中华民国的人口已经上升到了五亿的规模。

    这一年中华民国不仅加大了山水治理的投入,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也开始扩大规模。

    说到底,中华民国这个时候还在填满清留下的坑。

    只不过填得比较早,这个坑没有无限变大。不似后世的中国,满清留下的大坑依旧还没填上。

    满清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中国在这三百年当中,也变得乱七八糟。环境方面虽然没有工业污染,但是植被破坏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卫生防疫,也是乱七八糟。

    中华民国每年的坚持治理,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黄河,已经很久没有溃堤、决堤过了。

    在每年的持续投入下,黄河流域建起了水库,加固了堤坝,并且每年冬天会组织工程队对黄河的淤泥进行清理。

    这种淤泥清理工作,在古代也是有的。但是那时候,是每年组织黄河流域的百姓用人力进行清淤,劳动强度比较高。明代就是那么做的,但是在明末时期这样的活动已经停止,导致黄河决堤不断,甚至是黄河改道。

    而如今有汽车,也有了挖掘机,清淤就变得简单多了,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就可以了,效率要高得多。

    加上黄河流域上游,在经过移民之后人口大量减少,植被每年的恢复,入黄泥沙的总量每年都有所减少,尽管彻底解决黄河泥沙问题还要很多年,但却胜在每年都在减缓黄河泥沙问题,不至于情况的持续恶化。

    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华民国的自然灾害已经得到了越来越有效的控制,社会经济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稳定。

    除非是碰上百年不遇的天灾,否则一般的灾害,都开始难以对中华民国造成太大的损失了。

    特别是城镇化之后,抗灾能力就更强了。

    城镇化之后有水库供水,也有排水设施。而天灾对农业的影响自然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水利设施的大量普及,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越来越大。加上中华民国的农业并非是集中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受灾,其他区域依旧能正常生产,所以抗灾能力已经非常强大。

    这一年的国际局势方面则比较的平稳。

    在亚洲,武力殖民只剩下印度还在承受,其他国家都已经从武力殖民当中解脱了出来,经济也欣欣向荣的发展。日本投降、南朝鲜解放,马来西亚和缅甸的独立,都让亚洲局势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亚洲局势的稳定,也展现出了中华民国对亚洲的掌控力度。

    就算是独立的马来西亚和缅甸,中华民国没有在其境内驻军,但是这两个国家独立后,同样也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欧洲势力在其境内已经崩溃。

    欧洲局势则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休战’了,凡尔赛条约,无疑就像是一场‘中场休息’,精疲力竭的双方,这个时候也都不可能爆发战争。

    美国一如既往的采取孤立主义,对世界局势不是太过关心。自从吸取了阻击中华民国失败的教训,以及美国失去了菲律宾殖民地,美国对世界政治局势看起来已经漠不关心。只有穿越者沈凝云知道,美国财团的野心实际上非常庞大。

    美国财团无时无刻都想要控制世界。

    当一群商人发展到这个程度,财富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太重要的追求了,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财富,这个时候的梦想,无非就是长生不死和掌控世界了。前者,美国人没有道家学术,坐禅炼金丹不懂,无为而无所不为也不懂。所以美国财团追求这个梦想的时候,走的是科研路线,显然一时半会是研究不出什么玩意。

    而掌控世界的野心,则在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后不断的滋长。

    美国财团已经发现,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之后,欧洲各国已经很难称霸世界了。加上中华民国在亚洲强势崛起,都让欧美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这个时候美国财团仿佛又有一种使命感,必须发展自身,就算不能称霸世界,也不能让中国人称霸世界,站到金字塔的顶端。

    所以美国看起来在施行孤立主义,不过那也只是表面上的状态。

    加拿大则已经被美国给掌控了,尽管加拿大是英国的自治领,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前院。南美洲,则是美国的后花园,经常有南美洲国家产生对美国的排斥行为,但是美国对南美洲各国的军事行动也在时不时的出现那么几次。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在国际上对各国的争端并不是很感兴趣。中华民国确定了亚洲霸主之后,开始只关心亚洲各国的局势,对亚洲各国的掌控力度也很强。但是在亚盟体系之外的世界,中华民国则表现得有些漠不关心了,也和美国表面上的态度是有些类似的。

    只是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下,中华民国还是经常对一些弱后国家进行粮食援助,以及进行海外市场的积极扩展。

    亚盟各成员国,也就像是美国控制南美洲一样。然而中华民国对亚盟各国的控制力度,又比美国控制南美洲的力度要大上许多。

    毕竟中华民国的殖民方式是更先进的经济殖民,美国尽管也是对南美洲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殖民,但是开发程度不高。

    美国控制了英国自治领加拿大,而中国则变相的控制了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

    此时的澳大利亚,对中华民国已经完全没了脾气。

    英国远隔万里之遥,军事实力上又比不过。世界第一海军的地位,早已因为中华民国的海军力量的膨胀而失去。陆军方面和空军方面就更不用比较了,中华民国的陆军能轻松把澳大利亚堆死。空军更是久负盛名,世界公认的第一。

    所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表面上都还是英国的自治领,但是英国对其的掌控能力已经微乎其微了。

    澳大利亚在中华民国的武力威胁之下,只能采取绥靖政策,向中华民国各种妥协。

    大量的中国人移民到了澳大利亚,这个时代澳洲西部地区几乎处于没什么开发的程度,人口非常少。

    而中国移民则大量集中在西澳地区,因为中国财团在西澳投资了铁路、港口,以及大量的矿山。

    而那些中国商人,则在澳大利亚投资了大量的牧场。

    所以如今的澳大利亚出现了一个非常泾渭分明的局面,那就是西澳基本上大部分的人口都是中国人,而且还在持续的增长当中。

    而澳洲的白人,则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澳大利亚的工业依旧非常稀少,连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都比不上。而澳大利亚的商品市场方面,则被中华民国和亚盟各成员国所生产的工业产品所垄断了市场。

    中美两国,对于世界各国的军事、民族冲突都不是太关心,但是两国对商业都是非常上心的。双方在争夺欧洲市场的同时,都试图将商品,卖到对方的商品市场势力范围。

    例如美国就试图将商品卖到澳大利亚和印度,只可惜的是,印度人的消费能力不强,中华民国那些经济殖民地生产出来的廉价轻工业商品在印度更受欢迎,而在燃油方面,印度又离中华民国的中东石油产地比较近,因此石油方面美孚公司也竞争不过。

    而在澳大利亚,中华民国和美国则进行了各种明争暗斗。最后澳大利亚政府迫于中华民国的武力威胁,只能对美国商品制定贸易壁垒,而对中华民国的商品大开绿灯。

    中华民国这边则不断试图将商品输出到南美洲,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效。美国对南美洲的掌控,实际上是基于德国的推出,以及英国对南美洲的掌控能力的下降之上的。南美洲各国,也有不少不甘被美国掌控的。

    加上中华民国的海军有所发展,南美洲各国也不敢得罪中华民国。谁知道,中华民国不会不在境外资本遭打打压后排军舰来南美洲炮击。连满清都敢派军舰到南美炮击,中华民国如此激进的政府,南美那些小国自然不怀疑他们敢乱来的话,会被中华民国教训一顿。

    毕竟那些竞争,都是中美之间的神仙打架,他们那些小国家,看戏就好。所以南美洲的很多国家,对中华民国是不排斥的。

    而且南美洲很多国家对中华民国甚至是更加亲近的,因为中华民国每年都会对世界各个弱小国家进行一些粮食援助、卫生援助。而且中华民国也是一个打着解放世界被殖民国家的旗号的新兴霸主,不似美国那么强权,又离南美洲更远,南美洲各国对中华民国也很放心。

    美国要想掌控南美洲,自然也是要扶持一些比较亲近的国家,然后压制其他国家,也就是拉拢一批,孤立一批,再殖民一批。

    古巴悲剧的还处于美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那些被孤立,被打压的国家,自然是往中华民国这边不同程度的靠拢。进而也就产生了很多合作。

    比如让中华民国的商品输入到这些国家,同时中华民国在南美洲开发各种原材料开采,以及一些商业、金融活动。

    所以中华民国对南美洲的商品输出还是比较成功的,毕竟中华民国的商品在高端商品方面比美国更有竞争力,在低端商品方面由是分包给各个经济殖民地生产,价格上也有竞争力,而且生产技术上又是中华民国提供的,质量上也是又一定保障的。南美洲的商品市场方面,中美两国的竞争非常激烈。

    而在加拿大的市场方面,则是美国的天下了。

    加拿大仗着离中华民国比较远,所以也是有恃无恐的,加上又被美国控制,更是不可能对中华民国开放商品市场。

    实际上加拿大离中华民国说远挺远,说近也很近。

    毕竟中华民国的领海已经扩张到白令海峡了,俄国的远东行政区已经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北海行政区。

    直接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隔着一道不宽的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州的东边就是加拿大的土地了。

    不过那里太冷了,不可能大规模的驻军。所以加拿大也不怕这个。

    尽管美国控制这加拿大的原材料开采和商品输出,但是在南美洲还是那么的不爽。中华民国在南美洲的投资额度不断上涨,仅次于美国之后,成为对南美洲输入资本第二多的国家。如今中华民国与南美洲不少小国家都达成了合作,对他们的资源进行开发,然后向南美洲输入商品。

    更加让美国不爽的是,中华民国还再向南美洲输出军火。

    世界军火市场上,美国显然处于劣势,美*火不如中华民国的军火那么受欢迎。毕竟中华民国是一个新兴国家,是在战争中崛起的国家。每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相当于是在给中华民国的军火做了一次国际性的宣传。

    也因为中华民国对世界的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中美两国在商业上的矛盾也更加剧烈。唯一达成的协议,就是石油价格和市场份额上的协议,共同拉高了世界燃油价格。

    而中华民国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竞争,主要还是金融上的竞争。

    中华民国在国际保险业务,以及国际贷款方面,都随着崛起而有所建树。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则因为英镑的贬值,损失了不少国际金融市场份额,被中美两国瓜分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