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民国战神 > 第89章 :渗透满清新军

第89章 :渗透满清新军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民国战神 !

    1906年,英国已经意识到了西北对其在中国利益的威胁,西北的发展,使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大减。同时西北集团坏了英国在西藏的好事,又向俄国输出军火,差点让俄国击败了日本。

    西北已经走向工业化,这引起了英国政府的警惕。

    只是英国政府真心拿西北政府没办法,西北政府在大陆内部,又不是处于沿海,英国海军根本威胁不到西北政府。至英国陆军嘛!有能力打到那么内陆去吗?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遏制西北政府的发展,英国开始支持满清编练新军,以对付西北的威胁。

    满清政府为此还拿到了一笔军事援助,满清建立了一支两万兵力的禁卫军,同时还编练新军三十六镇,采取两镇一军的编制,每镇兵力1。2万余人,新军规模将近50万。由于有了英国的支持,又计划增加六镇兵力,总计四十二镇。

    新增六镇,其中三镇为陕西编练,相当于陕西拿到了四个镇的新军编制,同时河南增加一个镇,山西增加两个镇。

    但是河南与山西增加的三个镇,同样也被派驻在陕西。

    满清在陕西集中了七个镇的新军,兵力有将近9万人。这9万新军以宝鸡一线为第一道防御,试图将西北军挡在宝鸡以西。

    但是满清就这些新军的军事装备方面却是不太舍得砸钱进去,因为满清根本没什么钱了。

    各种各样的借款、赔款,每年光是利息就是一大堆了。

    像马克沁重机枪,也只有禁卫军和北洋六镇装备了,其他新军一律没有几挺,因为这玩意子弹消耗速度太快了,真心养不起。

    不过在步枪方面,满清还是向西北政府采购了清一色的毛瑟98k,也就是华夏01式,禁卫军及北洋六镇的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向西北采购。

    日俄战争结束后,西北军工业的最大客户就是满清了,满清要编练五十多万新军,所需军火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西安条约》规定,满清在购买军火时,必须先考虑西北。此时世界上,德*火在亚洲是最畅销的。

    西北军工业所生产的便是德国体系的军火,而且价格还比德*火要便宜一些,质量却非常不错,不比德*火差。

    加之西北军情局秘密贿赂了庆亲王奕劻,贿赂金额高达100万两白银,这让奕劻很奇怪,既然西北军火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为什么还要来送钱呢?

    不过奕劻可不管那么多,既然有银子送来,那自然把事办好。

    奕劻可谓是辛亥第一功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奕劻是个视财如命的家伙,号称是和珅第二。他是清末卖官系统中最大的boss,因为他是慈禧的亲信。慈禧知道奕劻之爱财,所以对这种人更加信任,因为奕劻没有野心,不会动摇到慈禧的个人权力。

    奕劻平生收受贿赂、卖官所得现金、物品超过一亿两白银,确实有和珅第二的趋势。满清之所以被掏空,这奕劻可是有功劳的啊!就连镇压辛亥革命期间,还向带兵的索贿。清廷退位,也是袁世凯给了奕劻三百万两白银,让他进宫当说客,以配合他的逼宫大戏。

    作为慈禧的心腹,奕劻自然能够左右满清新军的装备采购何处。在奕劻的帮助下,清军编练新军的军用物资进口全变为了向西北集团采购。

    除了军火,其他的军装、被服、训练器材这些东西,全都从西北集团采购,为西北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同时也减少了贵金属外流。

    西北集团卖军火很爽快,反正常规军火,有的一律都卖,甚至是马克沁重机枪都大力推销。

    连西北军都还未大规模装备的150mm榴弹炮都向清军推销,袁世凯还购买了三十六门155mm榴弹炮。

    不过有些装备是不卖的,也就是那些秘密装备,如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生产难度在于其瞄准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协约国竟然连瞄准镜都生产不出来,因为他们的精密加工业没到那个高度。后来才投入人力及资金把瞄准镜搞了出来。

    西北在精密加工方面却是优势项目,因为沈凝云并不是每个领域都是专家,但是精密制造业领域却是绝对的专家,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上他,瞄准镜很轻松的就搞了出来,狙击步枪已开始大量装备西北军,成为西北军内一个半保密的兵种。

    这样的军火销售力度,让满清很是困惑。连先进装备都卖给他们了,难道不怕大清朝大举进攻西北吗?

    话说,还真不怕。

    西北政府已经拿出了一个全面渗透满清新军的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袁世凯掌控的北洋六镇,其核心就是袁世凯,因此西北军情局已开始秘密接触袁世凯。

    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袁世凯在戊戌变法过程中向慈禧告密,日后慈禧一死,他就没了庇护。因此袁世凯必须找一个能够为其提供庇护的势力,西北军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对象。根据袁世凯的探查,西北军的实力正在快速增长。光从西北能造洋枪洋炮,还大兴工业就能看出,西北的战争能力很强。而且其入藏击败英军也证明,西北军是一支很强大的部队。

    如果要让袁世凯带着北洋六镇去和西北军死磕,那袁世凯肯定是不愿意的。

    西北军同样也不想和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死磕,因为沈凝云知道满清也没几年了,这支军队未来将成为民国陆军,打北洋六镇相当于是大内战了。只要能够与袁世凯保持沟通,并对袁世凯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使袁世凯能够更深入的掌控北洋六镇,那么日后北洋六镇就是一个可以拉拢过来的对象。

    第二个部分则是针对满清其他各镇新军。

    清末满清编练新军,对新军的掌控可谓是十分的失败,第慈禧和后来上台的载沣都没有一个领导人的决心和手腕。慈禧只关心个人权力,载沣出了命的忠厚,但忠厚往往意味着无能,太平盛世也许不错,可这是清末鼎革时期啊!

    第二,满清对地方控制力低下,各地汉族督抚大臣,为了不让满清中央有干涉地方的理由,对于军中发现的革命党多是派到国外去考察,或是派到北京去出差,或是驱逐掉。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送走就是了。导致各省新军处于一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状态。

    第三,满清对外战争的失败,以及取消了科举制度,而扩大海外留学生和新学,导致海外留学生及新学学生都不满足现状,非常不满对外战争的失利。

    第四,满清将文化群体引入新军,结果却招惹了一堆的革命党,这些革命党从什么陆军小学堂、讲武堂等等军校出去后,又是担任基层军官,结果普通士兵也连带着变成了革命党。

    在清末新军当中,充斥着大量的革命党。就算不是革命党,亦普遍同情革命。

    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使整个民族都处于一种急躁的状态,就连满清同样都处于这种急躁的状态,都想快速的找到一个摆脱当前困境的方法。因此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满清开始改革。

    为革命铺平道路的不是革命者,而是改革者。

    但是那些接触过西学的留学生和新学学生,都意识到要想让中国走向强大与繁荣,就必先推翻满清。加上日本的推波助澜,更使这种意识变得非常普遍。

    从理性角度上看,此时的中国最好是不产生****。但革命是非理性的,加上满清也是非理性的,于是满清灭亡。

    尽管推翻满清是西北政府及西北集团的基本路线,但是全国都处于这样非理性的情绪当中是非常危险的。

    一不小心就会让日本阴谋得逞,使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之中。

    西北政府则处于一种理性状态当中,因此在日俄战争中引起了一些进步学生的不满,认为西北政府支持俄国是为卖国。

    西北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在确保国家不陷入大规模****的前提下终结满清,而不是盲目的摧毁满清的统治,这也让一些中二的进步学生不理解。

    由于满清对新军控制力低下,因此沈凝云搞出了渗透计划,既然连同盟会都能大规模的渗透新军,为什么西北政府不能?只要把满清新军渗透了,那么真要是打起来了,新军手上就算有再多先进军火,也会大规模的倒戈。

    至于为什么要采取两种路线,区分北洋六镇,这主要是北洋六镇比较特殊。北洋六镇是袁世凯练起来的,袁世凯将军队打造成其私人军队,不允许革命党在北洋六镇乱来,而是靠利益将北洋六镇捆绑在一起。

    而如湖广等新军,湖广总督张之洞并未把新军当成私家军队来抓,因此对于革命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汉族督抚同样如此,他们尽管还维系着满清的统治地位,但是内心同样也一定程度上同情革命,他们对满清也失望了,一些满清督抚甚至看到,满清的统治已经快要结束了。

    对新军的渗透手段,在北洋六镇是不适用的,因此沈凝云决定让军情局从袁世凯身上入手。

    只要新军要军火,连先进榴弹炮西北政府都一律卖给他们,根本不怕满清对西北能产生什么军事威胁。

    把军火卖给满清新军,说不定日后还能为西北军做嫁衣。

    为了渗透新军,沈凝云亲自主持军情局搞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军人报》,专门揭露清军内部克扣军饷等损害普通士兵利益的新闻,以此来打入新军,在其中又加入许多宣传的东西。

    一份是散报,不正式发行,但每周免费送到清军军营,同样是宣传民族主义,以及西北军的形象。

    同时军情局成立了潜伏科,在满清到处招募文人从军的时候,将一些受过了军事训练的西北年轻军人送到各省新军之中。或是让这些人出国到德国、日本的军事学校混个背景,然后再进入满清新军。

    当然,这个潜伏科设立后,让沈凝云很纳闷的是,满清十分缺乏特工争斗的意识,甚至是毫无防范。一些在西北讲武堂出来的军人,竟然光明正大的就被满清各省新军给录用了。

    满清三百年下来,也就是初期野猪皮在东北闹事的时候比较擅长使用间谍,但是明庭比较缺乏这方面的防范能力。入关之后,也没什么敌人要打,自然不会去成立对付其他国家或势力的特工部门,这方面的防范意识很低下。

    当然潜伏进满清新军的军官,都还是经过一番包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