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 第一九二章 缺一人

第一九二章 缺一人

推荐阅读: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

    照旧还是原来的那一条道,顾怀袖这小半辈子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早不见得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了。

    若霭现在整个人都像是拔了个高个儿起来一样,原来横着长,现在竖着长。

    他一路上都享受着宫女们星星眼的注视,因为自打他身上的肉开始掉了之后,就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小子。

    会读书,会吟诗作对,早年的顽劣也只变成偶尔善意的恶作剧。

    小时候他娘让他玩儿够了,对什么东西都知道。

    张若霭下过田间地头跟着老伯伯种地,也跟渔夫们出去打过渔,曾经光着脚板走街串巷,只为帮着街口卖糖人的老伯请个大夫……

    他跟着他爹做过竹蜻蜓,也学过青黛在下雪的时候把梅花上头的雪刮下来泡茶,也跟着石方叔叔下荷塘采过莲藕,被他爹扛在肩膀上去过山海关……

    打小张若霭虽然胖,可他的见识跟他的身子一样。

    如今忽然开蒙了,一下子就收心了。

    他不会跟别家的小孩子一样,因为早早地入了学堂,从来没有玩过,坐在学塾里都还在想今天吃的糖人,明天要买的珍珠糖糕……

    张若霭早已经把他这个年纪能玩的,不能玩的,都玩了个遍,每天坐在学塾里,看书就是看书,读书就是读书,从来不想别的。

    即便是如今跟着康熙爷一路往江南去,张若霭大部分的时间依然在看书。

    顾怀袖看着他,当真觉得他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这么多年来头一回真正地碰到书本,于是那个世界立刻将他整个人都吸引了进去。这是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曾经进入过的世界,而今的张若霭站在这个门外,便伸手轻轻地推开……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顾怀袖还是头一次知道,做父母的看着儿子要成才了,会是这样百感交集的感觉。

    她看着他整个人像是忽然破茧成蝶一样,不仅是长得好看了,瘦了,高了,更是长进了,忽然开始懂事了。

    张若霭开始跟他的父亲一样,做事,待人,接物。

    她当年在手札上信手写:破茧成蝶看他日,蝉埋地土一夏知。

    从难看的蚕和蛹,到破茧成蝶的刹那;从平凡地埋在地底七年无人知的寂寞,到一朝破土而出,挂在树梢上噪鸣一夏……

    她嘴里讽刺着当年的张若霭很丑,可从来不相信她儿子是个庸才。

    不为别的,只为他是张廷玉与她的儿子。

    也许还因为张廷玉曾说过一句:张家难出庸才。

    八年来带着臭小子吃喝玩乐,也是顾怀袖的良苦用心。

    她亲眼见着霆哥儿去时的悲剧,只为当年一只微不足道的竹蜻蜓,打小多少孩子关在学塾里,就巴望着痛痛快快玩一回?可终究不能够。

    如今她是让张若霭玩儿够了,他既不会像寻常孩子那样遗憾,也不会像是寻常孩子那样坐在学塾里还心神不定。

    而他儿时接触的这些东西,又很快能够一一在他所读到的书本之中,进行印证和比对。

    张廷玉说,这样挺好。

    顾怀袖也觉得,这样挺好。

    这样挺好罢了。

    康熙在山东停下的时候,偶然见到张若霭,倒是挺欣赏,道了一句“顾三那刁民竟养得出你这样的儿子来,真是造化”。

    结果张若霭开口便道:“议生草莽无轻重,论到家庭无是非。反之何如?”

    康熙大吃了一惊,就连后面的皇子们听见,也都是忽然色变。

    这一句的意思,原是说民间的议论,再怎么热闹也很难上达天听,议论在一个家当中,则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便是平白的道理到了一家之中也未必能分明。

    可张若霭又加了一句“反之何如”?

    居庙堂之高,如何能体察下情?

    康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以他所见之顾三来评判张若霭的母亲,见着的是“刁民”顾三,可他觉得他母亲不是刁民。

    相反,他娘很贤惠。

    反之,则是局外人不知局中人之心情感受罢了。

    世人自以为以清醒的目光来看顾怀袖,说她是个刁妇,以为张府人皆醉。可在他们这些与顾怀袖朝夕相处的人来看,却是众人皆醉罢了。

    好一句“反之何如”,康熙当场赐了他一柄羊脂白玉如意,张廷玉要阻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张若霭神童之名,立刻就传了出去。

    他比他父亲要幸运得多,他是从小就被人说什么胖啊丑啊不学无术顽劣不堪之类的,毕竟在寻常人看来,不上学就是不学无术,就是不长进,可他娘庇佑着他,该吃吃该喝喝,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人人都道张若霭不幸,这么晚才入学,若是早上一些,岂不是能天才十倍?

    只可惜,张若霭长大之后想,若是没有吃喝玩乐的八年,他断断不能有此后种种成就。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世人言语,皆与张若霭无关。

    他每日去母亲那里背书,只背得顾怀袖打瞌睡,倒是青黛姑姑很认真地听他背书。

    青黛也识字,便给他查验。

    偶尔青黛要伺候他娘,他就拿着书去船后背,石方师傅就坐在后面拉着网打着水里的鱼,也听他背书。

    不知不觉,船上的日子晃晃悠悠就过去了很久。

    到江宁已经是二月初八,张英这一回不在行宫接驾,而是到了码头上。

    张廷玉站在皇帝的身后,远远就已经看见了头发霜白,穿着青灰色长袍,一身老态站在渡口的张英,如今的张英已经是风烛残年,早年的风云岁月尽付给时光匆匆……

    刚刚上岸,江宁官员们给皇帝行礼,康熙独独先扶起了张英一个,回头一看,自己身边一向稳重老成的近臣张廷玉,却已经止不住眼底泪意了。

    康熙索性一挥手:“张英与朕聊个半天,你们家里上上下下几口,不如团聚几日,等朕从苏州回来,你们再跟上。”

    “臣谢皇上隆恩。”

    张廷玉叩谢毕,这才有些忍不住地上去想扶张英,可伸出手的一瞬间,他又收了回来:“孩儿给父亲问好。”

    张英自然注意到了自己儿子这僵硬的动作,他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人总归是要老的,我张英老了还有人扶,也是幸事一件。”

    前头康熙听见这句话,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自己几个儿子,最后目光停在了太子的身上。

    他格外恩赐着张英一家,未必不是因为这一家子人虽有时候也闹腾,可总归一家子父慈子孝,可他这个皇帝……

    有时候这日子还不如张英舒坦。

    康熙那陡然黯然的眼神,少有人注意到,只有胤祥一瞬间瞥见。

    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不过回头看看张廷玉恭恭敬敬站在张英面前,听着张英絮絮叨叨说话,一语不发,又回头看了太子一眼,恍惚之间就明白了什么。

    兴许,这才是关键吧?

    胤祥脸上带着笑,跟上了康熙的脚步。

    张英这边跟张廷玉说了几句,也跟着去了行宫,他跟皇帝说了说这两年在江南的见闻,还将桐城的小兰花茶带给了康熙,当场就有太监泡了,根本没验毒。

    这边君臣几个说话,顾怀袖他们后面带着的人,也跟着登岸,只在别院里面等着。

    顾怀袖只跟石方说了准备一桌好酒好菜,等着张老大人回来,一家子坐在一起好生地吃一回。

    结果人刚到别院,竟然就看见了张廷璐、张廷瑑他们兄弟两个在院子里候着,一见了顾怀袖他们来,连忙就迎了过来。

    “怎的你们也来了?”

    顾怀袖真是有些说不出地惊喜,后头张若霭也连忙上来给叔叔婶婶们见礼问好。

    乔妙娘也扶着丫鬟的手给顾怀袖这边见礼,众人就在门外忙活了一阵,这才一起进了屋。

    石方也不多话,看着顾怀袖满脸都是高兴,这才回了厨房做上一桌好菜。

    彭氏如今是真的老实了,顾怀袖知道她当初被她哥哥送回来的事情,这个时候也不说这些扫兴的事情,她依旧用以前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对着所有人,不管是乔妙娘还是彭氏,都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彭氏见了顾怀袖一阵心虚,可看着顾怀袖对着她还跟以前一样,似乎她回娘家那件事没发生过,这才安心下来。

    张英与张廷玉是刚上灯的时候,由宫里带来的太监们提着灯笼送回来的,一家子兄弟倒几乎是齐聚一堂,大嫂在京城也没个人作伴,虽身体孱弱,也要跟着回来。她与顾怀袖说,这一回来,就不想走了,要陪着张廷瓒在桐城待着。

    现在一家人坐在一起,屋子小,还是当初顾怀袖的别院出来的,两张桌子挨得很近,倒像是过中秋。

    陈氏也也难得地高兴,彭氏更是不怎么说话,安安静静,倒是乔妙娘为着活跃气氛,多跟顾怀袖和吴氏说话。

    如今吴氏是什么首饰也不戴,只像是个富贵老太太。

    乔妙娘进门时间不久,眼睛也不好,可耳朵很灵。

    她听说的事情也不少,可她也很聪明,风言风语不是没有,该听的她往心里装,不该听的就从耳旁吹过去。

    对二嫂跟婆婆的关系,她也知道一些。

    现在乔妙娘吃菜都是丫鬟们给她夹到碗里的,她只闻着这菜的味道很妙,便笑道:“定然是二嫂那有名的厨子石方师傅做的吧?这样可口的饭菜,怕是我这妙娘都做不出来的。”

    顾怀袖道:“纵然是吃糠咽菜,三弟也只喜欢你下的阳春面。好吃不好吃,倒都是次要的,吃个心意。”

    “这倒也是……”

    这话耳熟,像是乔妙娘自己说过的,她想起来了,当年面摊子上吃面的那一位夫人就是这个声音,时间一久,差点就要给忘了,乔妙娘笑了笑,捏着筷子有些无措,期期艾艾道,“我闻着像是有婆婆喜欢吃的烧豆角?”

    顾怀袖抬眼望了乔妙娘,又看了一眼吴氏。

    吴氏有些局促地坐在上头,只忙道:“我已瞧见了。”

    不过那一盘豆角在顾怀袖手边,顾怀袖看了另一桌张廷玉一眼,又看看如今吴氏这老实的妇道人家模样,心道一声,过去的都过去了。

    她只弯了弯唇,换了双筷子将豆角夹到吴氏面前的碗里,轻声道:“婆婆,吃菜吧。”

    屋里人都愣住了,吴氏也忽然落了泪,只握住顾怀袖的手,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王福顺家的看着这一幕,也拿帕子压眼角,半晌才上来劝道:“合家团聚的日子,老夫人这是高兴的。”

    这几年吴氏回了桐城,就像是大梦一场醒了,有张英陪着她在城里走走逛逛,上山采采茶,锄锄地,日子一下变得朴实无华,倒让她整个人心里一下透亮回来。

    更老的那些活成人精们的老人都说,这是终于洗干净了。

    到底是什么洗干净了,吴氏也不清楚。

    她说不出话来,只吃了顾怀袖给夹的豆角,看一桌人都看着她,才道:“你们也都吃。”

    这么多年,也唯有今日这一顿饭,吃出了些味道。

    只是顾怀袖数了数隔壁那一张桌,又望了张廷玉一眼,她瞥见他一只手搁在膝上,已悄然握成了拳。

    张廷瓒大仇未报,终究是他心底最痛之处。

    陈氏则似乎已经这么多年磨难下来,平静得厉害。

    可直到现在,顾怀袖还记得,那一日在大房见着陈氏躺在榻上,端着药碗说的那一句话。

    活着,看那害了张廷瓒的人,死。

    撕心裂肺的伤悲,刻骨铭心的恨意。

    张廷瓒,乃是张家人一块心病。

    顾怀袖很清楚,也永远不会忘。

    因为不仅仅是她不会忘记,而是还有很多人不会忘。

    张廷玉面不改色与张英和两个弟弟谈笑喝酒,状若无事。

    一直等到酒足饭饱之时,宴席才散。

    夜里,下人们早将主屋腾出来给张英吴氏睡,顾怀袖他们则移到了东面厢房,小小一座江宁别院,便与整个江宁千家万户一样,在夜色沉沉之中熄了灯火,摇曳在秦淮尚带料峭却已回暖的雾风之中……

    顾怀袖知道,这一晚,她的枕边人没将那一双眼睛闭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