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一村一品兴农家 > 第八十三章 跻身朝堂定官身

第八十三章 跻身朝堂定官身

推荐阅读: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一村一品兴农家 !

    赫儒依第一次上早朝。

    朝臣们一个个都进了大殿,赫儒依和小二就在小太监的示意下,在旁边的暖阁里稍事休息,等候皇帝传召。

    今天的早朝经过了几个月的铺陈,新的政令即将推行。

    早先皇帝已经示意了朝臣关于农事改革的诸多问题,因不涉及到各方的原有利益,又能给大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朝臣们亦是交口称赞,农业改革得到了几乎全部朝臣的支持。

    所以今日早朝之时,皇帝特令成立了司农署,不隶属各部,只管农业之事。

    司农署设大司农一人,由丞相兼任。司农一人,主管具体事物。下有种植部、养殖部、医务部、财政部。种植部主管试验推广各类粮食作物、果药作物的种植、培养;养殖部负责试验推广各类家禽、肉畜、鱼类的养殖;医务部负责研究农药、兽药;财务部负责整个司农署的专项资金。

    各级官员大司农为正三品;司农为正五品;各部部长为正六品,副部长正七品;下属各股长从七品,其他工作者领官身。有特殊贡献者,可官升一级。所有官员,七品及以上者,从相关部门调任,七品以下者,除财务部从进士中选拔外,其余各部从民间招录。

    皇帝的近身太监宣读了一系列的司农署的运行、制度、人员配备等情况,也将各级官员都定了下来,唯司农、医务部部长两职并未设定。

    “爱卿们对以上名单可有异议?”当太监宣读完毕,皇帝问道。

    忠臣低着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不做声。

    皇帝会心一笑。此次选拔官员,因为均是农事,又是利国利民之事,大家少有反对。再加上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普通官宦,真正懂得农事的少之又少,各大利益集团虽早知道朝廷要选拔农业方面的官员,但均苦于插不上手。除财务部的官员是从户部抽调、医务部官员是从御药房抽调之外。种植与养殖两部都是找的农业大县的有丰富经验的县令、县丞升任,与京官的利益瓜葛甚小,又有诸多是皇帝的亲信。群臣不反对,皇帝又开心。

    “圣上,只是这司农与医务部长两职悬而未决,微臣倒是想要推荐户部员外郎丁大人和御药房的葛太医。丁大人出身农户。农业方面或可有大作为。而葛太医医术精湛,相信做起农药来。必是得心应手。”定远侯杨钰道。

    皇帝轻轻勾了一下嘴角,杨钰年岁不大,却是奸狡得很。丁大人出身低微,年近六十才当上员外郎这样的五品官。没有师门、没有家族,就是自己一点点起来的。好容易得了户部的职位,可这些世家大族依然瞧不起他。千方百计想把他打回原形。若他是一个务农的好手也就罢了,从小就是家里拼了老命供出来的。手无缚鸡之力,只这一笔账做得还不错,可财务部安排的俱是皇帝亲信之人,丁大人又有些大材小用,所以才没用他。而这葛太医嘛——

    “杨大人此言差矣。丁大人是一把做账的好手,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让他务农实在可惜。而葛太医,医术那是没话说的,可也是医人,若让他医动物、做农药,那也算是暴殄天物了。大燕国培养人才不易,当让每位人才都各展其才才是正当。”丞相李瑞道。

    杨钰还想再说什么,皇帝道:“李爱卿所言甚是。杨爱卿推荐的两人很好,但确实都有些不适合。”

    “禀圣上,微臣倒是觉得御药房的太医赫儒仪可担当此任。赫太医家在彭城有几十亩土地,种植、养殖均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带动得整个栖凤村以及周边村的药材产业都在蓬勃发展。而且,据微臣所知,前两年栖凤村的药材染了病,有了虫害,是赫太医研究出了农药,才保住了整个村的收成。赫太医于这几方面都很适合,所以微臣做此推荐。”孔大人道。他先前就在彭城,所以他说出这些,大家都比较信服。

    “可是,据微臣说知,赫太医只有十四岁,当了七品官已是皇恩浩荡了,司农这样重要的官职,怎可给他这样的还未成年的小儿?而且微臣已听说过,赫太医*岁的时候就离家学药,多年不在家,家中产业都是他母亲和姐姐照料,他会懂这许多?”户部尚书齐大人终于开口。

    “微臣复议,赫太医年纪太小,若按孔大人所说,他有研制农药的经验,那让他做医药部长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他本身已是七品的官职。可若让他担当正五品的司农,微臣觉得大大的不妥。”

    “微臣复议!赫太医年纪太小,恐难当此大任!”

    “微臣复议!”

    朝臣们一个一个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赫儒仪若是当医药部长,众卿家还是赞成的是吗?”皇帝问道。

    朝臣们面面相觑,本来是想反对孔大人的观点的,却没想到皇帝却抓住了这一点。

    “嗯,按照孔大人的说法,朕也觉得赫儒仪可担当医药部长一职。但众卿家说得也有理,赫太医年纪确实小了些,不若就让他暂时兼任着医药部长吧,毕竟他现在在太医院还没有被分任务。到时候咱们遇到比他合适的,就把他替换回来。”皇帝善解人意地道。

    “圣上英明!”朝臣道。

    “不过,按照孔大人和齐大人的说法,朕倒是觉得有一个人可当司农之大任。”皇帝轻轻一笑,道:“那就是赫儒仪的姐姐赫儒依。”

    “圣上,此事万万不可!”

    “圣上,女子就当在家相夫教子,怎可出官入仕?”

    “圣上,我朝并没有女子为官之先例啊!”

    “圣上,女子无才便是德啊!”

    “圣上,——”

    “圣上。——”

    皇帝勾着嘴角,看着朝臣们的嘴巴一张一合,是啊,这些臣子的骄傲,怎能允许一个女子做官?

    “嗯哼!”皇帝清了清嗓子。

    “肃静!”太监从旁大声道。

    朝臣们停止了声音,瞪大眼睛看着皇帝。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秀才每天给儿子讲课的同时,也给女儿讲课。可是秀才的儿子根本就是个庸才。女儿聪明。但终归是要嫁人。有朋友劝他,‘你这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早些让儿子到田里干活,让女儿学学针线。这样他们将来也会感激你。’秀才说,‘孩子到了合适的年纪,我自然会教他们这些生存的本领。可是不管我的孩子聪明与否,我都要教给他们知识。我儿子虽然笨。但他将来会是父亲,女儿虽然会嫁人。但她会是母亲。孩子是父母给家庭、给社会的一个成果,这果子的好坏,取决于孩子的家教。父亲在孩子大了之后,要对孩子诸多约束。但母亲却是陪伴孩子三四年、甚至七八年的人。都说三岁看老,可三岁之前,都要母亲来影响她。我教给我孩子知识。就是让他们对他们的后代负责。这样,不仅我的子女将来会感激我。我的后代、甚至是我的亲族都会为我此举自豪。’当朕听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朕就想,当真‘女子无才便是德’吗?你们也说,女子之责,就是要‘相夫教子’,女子若无才德,还如何相好夫、教好子?你们试想一下,若你们家中夫人整日只知道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说舌攀比,你们还会喜欢她、尊重她吗?”

    见众臣无言,皇帝继续道:“还有人说过,女子的才德固然是要体现在家中,但若真有一事,男子解决不了,女子明知道解决的办法,还不出手吗?是,她可以告诉男人,让男人来解决。但是,术业有专攻,咱们又何必舍近求远,非要拘泥于是男是女呢?”

    众臣见皇帝口口声声为女子说话,心知皇帝中意赫儒依是一定的了。就又开始思虑要如何劝阻皇帝。

    “启禀圣上,微臣以为,若赫儒依有此才能,封个郡主、县主也可为朝廷做贡献,官位之事,仍应商榷。”有朝臣道。

    “郡主、县主都是爵位,后代有承爵之权力。并且,郡主、县主是不可以干政的,你们确定朕让她当了郡主,她说的话,你们会听?”

    “圣上,微臣有话说。据说这赫儒依这次来京城之后,关于她的风流逸事就没有断过。先是说她千方百计破坏齐公子与杨小姐的姻缘,对齐公子不恪守女子矜持,后又有她失贞指传言。林林总总,俱是围绕着这个十八岁的女子。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又怎能起浪?微臣以为,凡事有因必有果,赫姑娘必然德行有亏,才会导致流言不断。”

    “臣亦听说,近来京里总有赫姑娘失贞之传言,恐怕此时未必无因啊!”

    “胡闹!谣言止于智者!尔等怎可像长舌妇一般,在朝堂之上,讲究一个女子的贞德之事?”理郡王跪下,道:“圣上,臣亦不同意赫姑娘担当朝廷要职,还请圣上允准将赫姑娘赐予我为侧妃!”

    皇帝不禁有些头疼,这理郡王一向理智,今儿怎么也跟着掺和起来?

    朝臣们本来还想说说赫儒依的不是,可理郡王要求娶,那很可能是未来王妃了,朝臣一下子就没法再从贞节之事上做文章了。

    “理郡王,你想让朕赐婚,这是家事,如今是朝堂,你的事还是下朝再说吧。”

    “求圣上成全!”理郡王磕了个头。

    “唉!”皇帝叹道,“不是朕不想帮你,朕早先在中秋夜宴之上,就曾说过,赫姑娘的婚事要她自己做主,如今你让朕下旨,可不是让朕做那言而无信之人?”

    见理郡王有所松动,皇帝立刻道:“其实你想娶她,对她好即可。等你娶到她,朕就免去她的官身,封她做县主,让你们成亲,可好?”

    理郡王想想,点了点头,道:“赫姑娘大才,臣弟亦有所闻,若说让她为官,臣弟、无异议。”

    有了理郡王的支持后,孔大人出列道:“赫姑娘不仅农事上很有见地,更是知礼名节,学贯古今,所吟之诗、所唱之曲,连微臣都十分叹服,说来惭愧,只可惜了她是女儿身。前朝有女子为官之先例,史上女子为官至高者为右丞,若圣上开我朝女子为官之先河,臣以为未尝不可。”

    “臣复议。若她没有才能,老臣定当第一个参奏于她。何况,既然是开辟试验田,那么咱这个官也可以是个试验官,不仅是她,连同每一个司农署的官员都可以是试验官。三年之后,若是司农署做不出成绩,那么所有司农署官员都会被问责,司农署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李丞相道。

    他的话不可谓不犀利,但也很成功地堵住了朝臣们的嘴巴,是啊!试验还不行吗?圣上所言你一直反对,谁给了这么大的胆子?所以朝臣们再不甘心,也只能闭口不言。

    “李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我想,你们也不必去亲身试验赫儒依到底有否才能了。或许孔大人所言,赫家的产业如何、栖凤村的产业如何,你们没有见到,但是从中秋以来,咱们每日在朝上讨论的关于农事、关于司农署的一切观点,都是赫姑娘提出的。而你们,早就认同了她的观点。”

    如果说李丞相的话让大家勉强同意,那皇帝的话就是活生生地打了他们的脸了,原来大家讨论了几个月的东西,都是人家提出的,大家还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呢?

    早朝向来是男人的地方,赫儒依的显得尤其格格不入。

    能上早朝的至少也要四品官,左右各两排站的齐齐整整。

    赫儒依跪在中间,坦然接受着文武百官的目光。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百姓乐业,国以富强。今有栖凤皋氏女赫儒依,幼承忠义庭训,慈惠广济,造福乡里,有口皆碑,民之典范也。又学贯经史,才通世务,属文切事,搜罗尽古今之秘,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特授赫儒依正五品司农,辖司农署诸事。又曰:栖凤皋氏赫儒仪,得造诣于药石,有感于农事,特授其代任司农署正六品医药部长,总辖司农署医药之事,钦哉!”

    小二还好,赫儒依却是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那么不赞同她男女平等的观点,竟然还给了她官身!可她还没来得及多震惊,小二就拉了一下她的袖子,两人一齐磕头,道:“谢主隆恩!”(未完待续)